《AI 将破解家居行业的内卷困局》



作为在全屋定制与板材行业深耕十余年的我,也是大家常说的“王掌柜”,从最初背着样品跑市场、蹲守建材市场谈渠道,到后来牵头自家门店的产品选品、设计优化与营销推广,我完整亲历了行业从“开个店就能赚钱”的蓝海时代,一步步走到如今“利润压到极致、客户挑到眼花”的红海内卷阶段。
如今每次站在自家门店里,看着导购员捧着厚厚的产品手册,把板材材质、定制流程翻来覆去讲给客户听,却还是挡不住客户眼神里的犹豫;
每次去参加行业展会,和老朋友们凑在一起聊天,听大家异口同声抱怨“价格都快贴成本了,客户还拿着三四家报价比来比去”,我就忍不住琢磨:我们这群“老家居人”熟悉的经营逻辑,是不是真的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?
直到国家AI政策的东风吹到行业里,再到我曾参与共创研发的三维家AI梦想家正式落地,我才终于看到了破局的光亮——AI。
不仅能帮门店破获客难题,更能为板材品牌方掌控渠道、稳定经销商、守住客户、提升业绩提供核心支撑,这或许就是我们打破全链条内卷的关键。
在我看来,现在全屋定制与板材行业的内卷,早就不是“某一个环节不好做”那么简单,而是渗透到从上游生产到下游销售的“全链条困境”。
先说说我现在主要做的全屋定制业务,十年前我刚转型做定制时,只要推出一款新的轻奢风柜体,就能吸引周边小区的客户主动上门;可现在呢?光我们本地市场,大大小小的定制品牌就有上百家,全国范围内的品牌更是超过万家。
为了抢同一批有装修需求的客户,大家不得不钻进“价格战”的死循环里——去年我遇到一个客户,想做一套三室一厅的全屋定制,我核算完成本报了个只留8%利润的价格,结果客户转头就说“别家比你少2000块”。
后来我才知道,有同行为了抢单,把这套定制的利润压到了不足5%。更让我焦虑的是,客户的需求也早就变了:以前客户选定制,能做到尺寸合适、颜色好看就满意;现在却要求“既要符合我的生活习惯,又要能快速看到效果,还得尽快安装”。
有次一个年轻客户直接拿着自己画的草图来店里,问我“能不能三天内出3D效果图,两周内上门安装”。这对设计效率、供应链响应速度的要求,比以前高了不止一个档次。可现实是,很多中小门店连“设计师熬夜改方案,改完客户又变想法”的困境都走不出来,更别说满足这种“快节奏、个性化”的需求了。
再说说我最早接触的板材行业,日子更是“难上加难”。
我认识不少板材厂的老板,前几年看到市场需求增长,砸重金引进新的生产线扩产能,想着能多赚点钱,结果现在全陷在了“产能过剩、同质化严重”的泥潭里。
市面上的颗粒板、生态板,从外观上看几乎没差别,性能参数也大差不差,客户选板材时,唯一的判断标准就是“多少钱一张”。
有个和我合作了五年的板材供应商,去年为了冲销量,把一款生态板的价格下调了12%,可销量只增长了3%,到年底算成本时发现,净利润反而比前年降了8%。
更关键的是,板材作为全屋定制的上游材料,还得跟着我们下游门店“被动内卷”——我们为了压定制成本,会跟板材厂谈降价;可板材的原材料、环保检测、生产工艺这些成本都是“硬支出”,根本降不下来。
我知道有小厂为了接订单,偷偷在板材里减少环保胶的用量,最后被客户投诉甲醛超标,不仅砸了自己的招牌,还连累整个区域的板材口碑都受了影响。而对板材品牌方来说,更头疼的是“渠道失控”——经销商因为利润薄、获客难,很容易被其他低价板材品牌吸引;客户则因为看不到板材的实际应用效果,容易被“低价劣质板”忽悠,最终导致品牌方既丢了经销商,又失了终端客户。
而比“产品不好卖”更让我头疼的,是“客户越来越难拉、越来越难留”的问题。
作为从市场一线摸爬滚打过来的人,我太清楚传统获客模式的局限了。十年前我做板材生意时,在建材市场租个摊位,再在周边小区贴点广告,就能有稳定的客流;可现在呢?
线下广告投出去,能有1%的转化率就算不错了,建材市场的客流量比五年前少了快40%。我自己这几年也试过各种新方法,就说短视频推广吧,去年我花了20万请团队拍视频、投流量,粉丝倒是涨了3万多,可真正从线上转到线下到店咨询的客户,满打满算只有不到50个,最后签单的更是只有3个——算下来单个客户的获客成本高达5000多,这对我们这种中小门店来说,根本扛不住长期消耗。
还有线下促销,去年“双十一”我租了场地、请了礼仪模特、印了几千张传单,前前后后花了8万多,结果当天到店的客户还不到100人,最终成交的只有4单,成交率连5%都不到。那段时间我天天睡不着觉,总在想:我做了十年家居生意,积累的客户资源、渠道资源,难道就这么被“获客难、留客难”困住了?
就在我和同行们都为“怎么破局”愁得睡不着时,国家对AI产业的大力扶持,给我指了一条新路子。
这两年我经常看到新闻里说,“十四五”规划里明确提出要“推动AI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”,各地政府也在出台专项政策,支持AI在家居、制造这些传统行业里落地。
也是在这个时候,三维家的团队找到我,希望能联合一线门店从业者共创一款真正解决行业痛点的AI工具——他们知道我在市场里摸爬滚打多年,既懂门店的获客难、设计慢,也清楚板材品牌方的渠道焦虑、经销商的留存困境。
从那以后的大半年里,我几乎每周都要和三维家的产品经理、技术工程师开线上会,把全链条的痛点一条条列出来:
“经销商卖板材没优势,能不能用AI让板材展示更直观?”
“品牌方管不住渠道价格,能不能通过工具统一营销口径?”
“客户看不到板材效果容易跑,能不能让板材和定制方案绑定展示?”
这些来自一线的需求,最终都被融入到了产品研发里。直到去年广州家居行业展会上,我参与共创研发的三维家AI梦想家正式亮相,当场看到它能实现“板材与3D方案联动、品牌政策一键触达经销商、客户需求实时留存”时,我就知道:这不仅是门店的破局工具,更是板材品牌方掌控渠道、稳定经销商的“定心丸”。
经过大半年的落地使用,我越来越确定,我参与共创研发的三维家AI梦想家,最核心的价值是打通了“板材品牌方—经销商—终端客户”的链路,既解决了门店“设计慢、体验差、转化低”的问题,更帮板材品牌方守住了渠道、稳住了客户。
对板材品牌方来说,AI梦想家首先解决了“渠道掌控难”的痛点。
以前品牌方想给经销商传递新品信息、优惠政策,只能靠开线下会、发微信群通知,不仅效率低,还容易出现“信息偏差”——比如总部说“这款板材打9折”,到了经销商手里可能变成“8.5折甩卖”,打乱整个价格体系。
现在用AI梦想家的“品牌智库”功能,品牌方能把新品参数、环保认证、促销方案直接上传到系统里,所有合作经销商打开工具就能看到,而且内容不能随意修改,确保了营销口径的统一。
更重要的是,品牌方还能通过后台看到经销商的使用数据:哪款板材被调用的次数多、哪个区域的客户更关注环保板材,这些数据能帮品牌方精准判断市场需求,及时调整生产和推广策略,不再像以前那样“凭感觉生产、靠运气销售”。
我合作的那家板材供应商,自从用了AI梦想家,不仅新品推广周期从3个月缩短到1个月,还通过数据发现“儿童房板材更受关注”,及时调整了生产比例,去年下半年销量提升了15%,渠道投诉率也降了40%。
对经销商来说,AI梦想家则解决了“卖板材没优势、留客户没底气”的问题。
以前经销商卖板材,只能让客户看样板块,客户问“这板材装在家里好不好看”,只能靠嘴说;现在用AI梦想家,能把板材直接放进3D定制方案里,客户选一款生态板,当场就能看到它做成衣柜、书桌的效果,还能搭配不同墙面、地板看整体风格。
有次我帮一个板材经销商演示,客户本来犹豫要不要选一款浅灰色颗粒板,结果在AI梦想家里看到它搭配原木色地板的儿童房方案后,当场就定了20张。
而且AI梦想家还能“留存客户需求”——客户喜欢哪种板材、关注哪些功能,系统会自动记录,经销商后续跟进时能精准推荐,不用再“大海捞针”。我认识的一个经销商,以前客户流失率高达35%,用了AI梦想家后,因为能精准对接需求,流失率降到了15%,成交率反而提升了25%。
更关键的是,经销商不用再担心“被其他品牌挖走”——有了AI梦想家的展示优势,他们卖板材时能提供“可视化体验”,比那些只靠低价竞争的同行更有底气,自然更愿意跟着品牌方走。
对我们终端门店和客户来说,AI梦想家则让“板材选择与定制方案”无缝衔接,大大降低了客户流失率、提升了成交率。
先说说AI布局功能
以前我们给客户出方案,得先安排设计师上门量房,量完房回来画CAD图,画完图再渲染3D效果,整个流程至少要3天;要是遇到客户户型特殊,时间还得翻倍。客户等不及,很容易就被“能更快出方案”的同行抢走。
现在用AI梦想家就不一样了,当初研发时我们就特别强调“要覆盖全国主流户型”,所以它里面收录了全国95%以上的楼盘户型,客户只要报出小区名称和楼栋号,系统就能自动调取精准的户型图,10秒内就能生成平面布局,还能一键匹配3套相似风格的3D方案,而且方案里的板材都是品牌方合作的正品,客户看到喜欢的板材,能直接确认型号、价格,不用再担心“效果图好看,实际板材不一样”。
我的一个朋友说:上个月有个客户来店里,刚坐下说想做定制,我的导购就用AI梦想家调出了他小区的户型,当场演示了用某品牌生态板做的现代简约方案,客户看完说“连板材的环保等级都标得清清楚楚,比别家放心”,当天就交了5000元定金。
再说说商品换搭功能
这是当初我跟研发团队反复强调要重点做的功能,核心就是“让板材选择更灵活,客户更有参与感”。以前客户选定制,想换个板材材质,设计师得重新调整参数、重新渲染效果图,至少要半天时间;次数多了,设计师难免不耐烦,客户体验也不好。所以当初我跟三维家的团队建议:“能不能让换板材像玩手机换壁纸一样简单?”现在这个功能完全实现了:定制柜体的板材、墙面的涂料、地面的瓷砖,只要用手指点一下就能实时更换,客户还能自己动手DIY。
有次一个客户想把主卧衣柜的板材换成深色实木,当场在AI梦想家里换完,看到搭配效果后说“比我想象中好看,不用再跑第二家了”。这种“即时体验”不仅满足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,还让客户对板材和方案更认可,自然不容易流失。
还有数字展厅功能
当初研发时我就提出“要打破门店空间限制,让板材展示更全面”。我家门店只有120平米,以前最多只能展示20多款板材样品,客户想看看其他款式,只能翻图片手册;现在用AI梦想家的数字展厅,一部iPad就能展示品牌方提供的上百种板材,从颗粒板、生态板到实木板材,每种板材的材质、环保等级、价格都标注得清清楚楚,导购随点随讲,再也不用死记硬背。
更实用的是,数字展厅还能用于线上引流——现在客户加了我微信,我都会把数字展厅的链接发过去,客户在家就能浏览板材、看定制方案,到店时已经有了明确需求,沟通效率至少提升了两倍。去年下半年,我们通过数字展厅引流的客户,成交率比线下自然客流高了18%,客户流失率也从28%降到了12%。
大半年用下来,我参与共创研发的三维家AI梦想家,给整个链条带来的改变远远超出了预期。
对板材品牌方来说,渠道掌控力更强了,经销商流失率降了30%,新品推广效率提升了50%;
对经销商来说,卖板材更有优势了,客户流失率降了20%,成交率提升了25%;
对我们门店来说,业绩数据更是直观增长:签单率从以前的12%提升到了15.6%,增长了30%;客单价从以前的8万元提高到了12万元,提升了50%;
设计师的效率也翻了倍,以前一天最多服务2个客户,现在能服务5个,还不用加班改方案。每次看到这些变化,我都特别庆幸当初参与了产品共创——这款工具不是“隔着屏幕想出来的”,而是真正从“品牌方—经销商—客户”的全链条需求里长出来的,所以才能精准解决每个环节的痛点。
现在再回头看行业的内卷,我已经不像以前那么焦虑了。因为我清楚地知道,家居行业的竞争,正在从“单一环节的价格战”转向“全链条的效率与体验竞争”,而AI就是这场竞争里最关键的“纽带”。国家的AI政策在为我们铺路,我参与共创的三维家AI梦想家这样的工具,正在把“板材品牌方、经销商、终端门店”拧成一股绳,让大家不再互相内耗,而是通过技术协同提升竞争力。
作为一个在家居行业摸爬滚打十余年的“老掌柜”,我一直相信:没有“夕阳行业”,只有“夕阳的经营模式”。
AI带来的不只是工具的升级,更是整个行业生态的重构。
未来,那些能靠AI打通全链条、解决多环节痛点的品牌和门店,一定能在卷不动的市场里杀出一条新路;而我也会带着我的门店,继续跟着AI的节奏,和板材品牌方、经销商一起,在这个行业里稳稳走下去,等着见证家居行业的下一个“黄金时代”。
如果你觉得王掌柜说的有道理,想快速做 AI 数智化转型,抢占时间窗口期!请跟我聊聊,因为我们是定制产业链独家代理运营商。